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
炒股就看,银行权威,理财率专业,产品及时,收益全面,望止稳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跌企 日前,银行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理财率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当月理财产品发行量连续回升,产品且涨幅不低。收益从近期收益表现来看,望止稳受债市震荡影响,跌企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银行但报告认为,理财率额外流动性的产品释放有助于稳定债市,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去年12月新发 2468款银行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新发2468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93款,其中288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2%,环比上涨0.13%;2180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3%,环比下跌0.08%。 当月理财公司新发902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62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36.55%,其中210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9%,环比上涨0.14%;692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5%,环比下跌0.25%。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有6455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172款,其中3965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57%,环比下跌0.02%;2490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4%,环比下跌0.08%。 理财公司当月有2926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183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在售量的45.33%,其中2142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58%,环比下跌0.01%;784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7%,环比下跌0.23%。 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2777款,环比减少199款,其中11874款为开放式产品,环比增加114款,占比36.23%;20903款为封闭式产品,环比减少313款,占比63.77%。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29270款,环比减少187款;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2362款,环比减少15款;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417款。 上述29270款存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有325款,环比增加7款;开放式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有9663款,环比增加104款;封闭式产品有19283款,环比减少298款。 各类产品最近年化收益率 都处下跌态势 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36%,环比下跌3.69%;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28%,环比下跌2.16%;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06%,环比下跌1.46%;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1%,环比下跌0.75%;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04%,环比下跌0.84%。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3%,环比下跌0.02%;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0%,环比下跌0.11%。 全市场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5.40%,环比下跌5.42%;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26%,环比下跌2.90%;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59%,环比下跌1.92%;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44%,环比下跌0.7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0.58%,环比下跌2.22%。 普益标准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有4854款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增加239款,其中2459款为开放式产品,2395款为封闭式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4598款,环比增加235款。 2022年12月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0.28%,环比下跌1.20%,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04%;到期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3.37%,环比下跌0.63%,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68%。 “破净潮”负面影响 或将逐步修复 报告认为,产品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就近期收益表现而言,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管)、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36%和-5.40%,环比分别下跌3.69%、5.42%,由此可见,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2022年12月5日,央行降准0.25%,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这是继4月后的第二次降准。额外流动性的释放,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还有利于稳定债市和股市,促进债券和股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产品收益有望止跌企稳。 普益标准指出,银行理财市场与投资者相辅相成。随着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当银行“稳健投资”的形象不再“稳健”,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需探索新的方向,合理进行资产配置,严格控制净值回撤;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需加强,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相比涨买跌卖,可能关注长期的业绩表现是双赢的选择。 文/本报记者 程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虚拟货币“傍”上世界杯,相关代币价格波动不断!鱼龙混杂风险要当心
- 摄像头引来的纠纷越来越多,安全感和隐私权如何兼顾?
- 858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6股(名单)
- 美国油气业富豪财富暴涨超2000亿美元
- 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举办
- 东航坠毁客机第二副驾身份确认:江苏盐城人,毕业就去了东航工作
- 波音商用飞机事故统计报告:致命事故发生在巡航阶段占比13%
- 快讯: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低开5.45% 波音737客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事故
- 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日首相抗议俄叫停和平条约谈判 宣称\
- 欧盟对俄石油禁运谈崩,巴菲特加仓股已飙涨40%!拜登本周出访欧洲,沙特也有声明,影响多大?
- 欧盟谈第5轮惩罚,或禁运俄石油!俄罗斯:欧洲人的日子会很难过
- 农业农村部:11月21日全国猪肉平均价为33.53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4%
- 知情人士详解飞机检修流程,称“出事客机放行人员已在协助调查”
- 中国恒大:建议增加聘请金杜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处理债务问题
- 一艘超级游艇2个亿!法拉帝赴港上市 入场费约2852港元
- 血流不止!瑞信警告四季度可能亏损高达16亿美元
- 我国首款自主核级无纸记录仪在上海发布
- 6G要来了!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或实现地表+近地全覆盖
- 北京共有产权房如何出租?各小区租金如何?来看看吧!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