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的转型出路和新增长点在哪?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孙冰 | 二十大现场报道 在党的煤炭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集体采访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大省的转常务副省长张吉福,型出新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长点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向中外记者分别介绍了煤炭资源型省份的煤炭创新转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山西:同步推进数字转型与产业转型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大省的转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型出新增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长点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煤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省的转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型出新增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长点种种弊端,2010年12月,煤炭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省的转赋予山西“先行先试”的型出新增改革试验权;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2019年9月,中央出台《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历经10年转型发展和各项配套改革,山西已经实现了稳中向好、再到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视察山西,都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提出要求。2021年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产业转型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鲜明提出产业转型的‘两个方面’。”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在记者集体采访会上表示。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产业转型已见成效。张吉福表示,今年以来,山西的规上工业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排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大幅领跑、势头强劲。 “面对新的形势要求,特别是疫情条件下的数字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产业中越来越突出,所以省委把数字转型与产业转型摆上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作出全面部署。”张吉福说。 “两个转型”具体来讲,产业转型就是要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变“一煤独大”为“多业支撑”。 数字转型就是统筹推动“四化”,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实现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把山西打造成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我们将在能源领域发挥优势、率先突破,推动能源领域‘五个一体化’。即:煤炭和煤电一体化发展、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融合发展、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推进,加快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的转化。这也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重点。”张吉福表示,山西就是通过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内蒙古:新能源成为新的增长点 过去谈到内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气”,现在新能源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谋划的能源基地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发展新能源可谓是得天独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在记者集体采访会上表示。 在内蒙古,有“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说法。对此,黄志强逐一进行介绍。 所谓“头顶有风光”,内蒙古拥有全国57%的风能资源,超过21%的太阳能资源,资源丰富。 所谓“脚下有煤炭”,新能源都挺好,但是也有缺点,它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需要调峰。目前火电还是最好的调峰工具。内蒙古大量的煤炭资源加上庞大的火电机组,就为下一步新能源大规模的并网接入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所谓“手中有电网”,内蒙古拥有蒙西电网,电网的存在为新能源的接入、为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会,在全国可以探探路子。同时,内蒙古还离负荷中心——京津冀、长三角比较近,成本优势明显,内蒙古新能源优势非常独特。 在集体采访会上,黄志强重点介绍了内蒙古的新能源改革规划: 第一是目标引领。2021年内蒙古党代会明确了“两超过”“两率先”的目标。“两超过”就是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要达到1.3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装机要超过火电的装机;到2030年,新能源的发电量要超过火电的发电量。所谓“两率先”,就是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在全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第二是规划先行。内蒙古陆续出台了新能源发展规划、电网的配套规划以及调峰布局的规划。 第三是外送基地化。高标准规划百万和千万千瓦级的外送基地,特别是今年按照国家的规划,在内蒙古将实施千万千瓦级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整个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第四是本地消纳场景化。避免传统的发电卖电模式,内蒙古重点规划了风光制氢、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区、自备电厂绿电替代等六种应用场景,通过场景的引入让新能源发电和负荷侧自求平衡,这样最大程度来消纳新能源。 第五是全产业链发展。内蒙古聚焦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链,上游发展装备制造业,下游延伸发展制绿氢、绿氨等绿色化工产业,同步协同推进研发创新、运维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万豪旅享家公寓来了,“雅诗阁们”慌不慌?
- 兔年春节假期临近,持基还是持币过节?
- 建议北京设置高峰期公交地铁联乘优惠
- 天虹纺织与天虹工业园订立污水处理及行政服务框架协议
- 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全球金融业创新及竞争的新焦点
- 隔夜要闻:美股涨势下多机构依旧维持看空 芒格大举清仓周期股 尼泊尔坠机事故已有68人遇难 冬季达沃斯将至
- 2022年多项指标下滑 房地产市场短期复苏承压
- 辉瑞跌超3% 富国银行下调评级至持有 下调目标价至50美元
- 蔚来-SW于8月交付10677辆汽车 同比增长81.6%
- 午评:北向资金净买入108.28亿元 沪股通净买入51.28亿元
- 专家析中国人口负增长: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
- 子公司连年亏损拖累业绩 宏日股份拟5629万元售出“回血”
- 盘前:欧美市场股债遭双杀 道指期货跌0.3%
- 瑞斯康集团:孙鹏辞任非执行董事
- “服务包”“服务管家”打造企业发展“助推器”
- 杜绝电动车违规充电 需“疏堵结合”
- 北京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榜首
- “第二支箭”加大驰援,出险房企融资破冰,6家地产商开年拟发债70亿
- 多家光伏公司抛出预喜“成绩单”:组件、逆变器、设备端利润增厚
- 纷美包装预计2022年度综合纯利约1.68亿至1.88亿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