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谜:7月中国汽车消费到底是强还是弱?
民生证券周君芝 08-16 21:40 7月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数据受益于购置税政策变化、月中拍牌额度增加等利好因素;商用车销量下滑明显,国汽主因在于地产开工疲软,车消投资活跃度低迷。底强 要点 7月汽车消费表现出两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还弱现象。 第一,数据7月社零同比下行,月中竟然绝大部分是国汽汽车零售偏弱所致。 7月社零增速较前值走弱0.4个百分点,车消社零表现低于预期。底强市场广泛关注的还弱疫情,居然对7月社零没有带来太大负面影响。数据一个绝佳的月中例证是,餐饮等疫情敏感的国汽服务消费7月反而改善。 扣除汽车分项之后,社零同比较上月改善,即7月社零的关键拖累项在汽车分项。 第二,不同口径的7月汽车销量显著背离,汽车零售额(社融口径)明显弱于汽车销量(汽车业协会口径)。 7月中汽协公布的汽车销量,大幅高于往年同期,体现出显著的超季节性特征。然而社零口径的汽车销售额同增速比却在快速下滑,从6月的13.9%快速下滑至7月的9.7%。 7月中国汽车消费到底是强还是弱? 汽车零售额(社零口径)与汽车销量(汽车业协会)差异,关键在于商用车销量变化。 经验上,汽车零售(社零口径)和乘用车销量(汽车业协会),两者差异基本上可被商用车销量所解释。 7月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受益于购置税政策变化、拍牌额度增加等利好因素;商用车销量下滑明显,主因在于地产开工疲软,投资活跃度低迷。 最终我们看到汽车零售额(社零口径)同比下行,然而汽车业协会的汽车销量同比稳定。 当前资本市场更多关注乘用车销量,社零口径的汽车分项包含较多商用车信息,故而短期内我们无需太过关注该指标分项的指示意义。 正文 2022年7月社零同比2.7%,较6月的3.1%下滑0.4个百分点。令人惊讶的是,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速从6月13.9%下滑至7月的9.7%,下滑4.2pct。 一、汽车消费迷思之一,汽车分项拖累7月社零 今年7月社零数据较前值有所下滑,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反观高频数据所映射的线下经济景气度却在改善,地铁客运量、高德拥堵延时指数月均读数均明显上行,因此市场对消费景气度的强弱存在一定分歧。 分拆结构,我们发现社零同比下滑的关键在于汽车类项目的拖累。 社零总额增速的下滑100%被汽车类所解释,扣除汽车后的社零7月录得1.9%,相较6月读数上升0.1pct;针对限额以上社零增速,汽车类消费贡献了8成以上的同比读数的下滑。 二、汽车消费迷思之二,不同口径指标分化 一般跟踪汽车消费有三种口径,乘联会、中汽协和统计局的汽车类消费。乘联会周频公布乘用车销量,中汽协会公布车厂的月度销量,统计局会通过社零方式公布汽车类的消费额情况,虽然不同口径间的数据有一定差异,但三者趋势在长期来看基本一致。 但是我们发现,近期汽车类零售增速显著低于汽车销量增速,两者增速之差达到2016年以来最大。 根据乘联会的周频数据和中汽协的月频数据,7月汽车销量增速并未比6月低,中汽协口径的乘用车销量增速连续2个月超40%,显示出较高的景气度。然而社零口径下的汽车类消费增速却从6月的13.9%下滑至9.7%,与汽车销量的高景气度不符。 三、症结在于乘、商用车消费罕见背离 销量和销售额的区别在于单价,乘用车单价低,商用车单价高。 汽车销量和汽车类销售额的差别主要在于口径中的汽车单价,因此逻辑上如果汽车销售额和汽车销量增速出现分化,应该是单价发生了较大变化。 对于同类车型来说,全国的月均价难以发生大的迁移,但是不同车型单价差别较大,商用车单价较高,乘用车单价较低,根据发改委价格中心的数据,国产商用车方面,今年6月货车的均价在18万元/辆左右,商用客车的均价在27万元/辆左右;同期乘用车的均价仅为12万/辆左右。 汽车销量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汽车整体均价出现大的改变。当乘用车销售增速较高,商用车销售增速较低时,汽车零售额的增速会明显弱于汽车整体的销量增速。 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分化较大,消费额和销量因而背离。 乘用车销售则与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相关,商用车销售与房地产开工相关。今年受益于购置税政策变化、拍牌额度增加等因素,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但是地产开工疲软,商用车销量下滑明显。 顺着这条逻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社零口径下的汽车零售额的增速与汽车销量增速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销量增速之差所解释,历史上不论趋势还是拐点都较为吻合。 我们预计商用车销量增速仍然保持低位,汽车类零售额的增速可能与汽车销量增速维持较大差距,因此无需过度担忧社零数据对汽车行业景气度的指示意义。 本文作者:民生证券周君芝,来源:宏观芝道,原文标题:《汽车消费数据之谜:常识与反常识(三)| 周君芝团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印度首富成全球第三大富豪
- 共同药业推股权激励留人 5折授股39名员工已浮盈960万
- 2022年上海总和生育率为0.7 平均初育年龄超30岁
- 东宏股份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逾一成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富国银行:特斯拉汽车召回事件对财务影响不大 维持“持股观望”评级
- 美媒:消息人士称《海王2》试映会反响不佳
- 瑞士信贷跌超3% 监管机构将审核瑞士信贷主席关于资金外流停止的言论
- 经济日报刊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 缘何总是积极发布主流白酒中最差的业绩预报?水井坊:公司实控人1月底前需在国外披露报告
- Meta盘前涨超1% 计划推出蓝V认证服务
- 央行再注销3张支付牌照
- 首批二孩上一年级啦!成都有班级二孩家庭竟达70%
- 奥联电子闪崩!中信建投机械首席吕娟曾深夜12点电话会推荐,300人爆满,次日8点紧急第二场!
- 桌面处理器放笔记本里了?13代有多夸张
- 银行能否减免等待还款期利息
- 张坤抄底美股了!
- 美强愈显欧弱,ChatGPT扯掉了欧洲科技的遮羞布
- “钙钛矿大神”胥明军回应履历遭打假:自己不想介入口水战 一切以上市公司回应为准
- 澳洲联储2月会议纪要:曾考虑加息50个基点 未来数月或进一步加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北京市民,今冬起居民可自行申请暂停或恢复集中供热
- 上半年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销售超1000亿元 52个国产品牌上涨:石药4个,中国生物制药、上药集团、远大健康3个
- 天津邮局海关在进境邮件中截获害虫锯谷盗
- 注意!11月1日起,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按新规执行
- 河北银行因部分支行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无证上岗”收警示函,注册资本刚获批增至不超过80亿元
- 四年来首家 保险公司上市之路为何漫长?
- 券商首批三季报出炉!“券茅”获北向资金增持
- 斥资9686万美元收购平安智慧医疗 平安健康持续提升战略协同拓展服务半径
- 六部门发文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 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上市
- 易方达张坤的三季报:减持贵州茅台,加仓腾讯控股, 认为以买房的心态投资股票可能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