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累计向北方供水518亿立方米,今年开工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
原标题:南水北调累计向北方供水518亿立方米,南水年开今年开工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 记者 | 张倩楠 2022年4月8日,北调国新办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2年水利工程建设的累计立方相关情况。界面新闻获悉,向北线引2022年,水亿设中水利部在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的米今同时,将重点推进55项重大引调水、工建流域骨干防洪减灾、江补重点水源、汉工水生态治理修复、南水年开智慧水利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北调年内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累计立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向北线引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一批工程。水亿设中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介绍,米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运行7年时间,累计向北方供水518亿立方米。今年,水利部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魏山忠表示,目前,北京市城区75%以上喝的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天津城区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北调水量和供水的保证率,我们要重点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 同时,水利部还将深化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的前期论证,推进工程适时建设,确保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魏山忠指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这可能是中国水资源最大的特点。其实,我国水资源量人均达到2000立方米,但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为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要靠修水库调蓄。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则要靠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把水多的地方引到水少的地方。所以,中国引调水工程建设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总的来看,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与人口经济布局、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不匹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还有近70% 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5%的粮食主产区缺水问题突出,已经成为这些区域发展的瓶颈,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魏山忠表示, 为此,魏山忠透露,水利部将统筹推进其他重大引调水工程,对于条件基本成熟的,今年将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比如,要抓紧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尽早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规划中其他的项目,我们也要加快项目论证,接续滚动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姜大峪在吹风会上介绍,2022年,为支持水利投入,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1507亿元,其中水利发展资金达到606亿元;通过政府性基金安排572亿元,为今年扩大水利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财政资金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予以积极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完成水利投资1077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水利完成投资增加了35%。 水利部今年还将实施17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早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实施约57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500余万亩,在广西、海南、江西等地区开工新建一批大型灌区。治理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1.2万余公里,继续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华北等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设中小型水库90余座。上述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项目,预计2022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 对于今年的防汛备汛工作,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水利部将加快快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去年汛期,部分水库、堤防等设施遭到了损毁。水利部及时商财政部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同时,对各地水毁修复进度建立台账,开展“周调度、月通报”,加强水毁修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截至3月31日,去年汛期造成的水毁工程修复率已近80%,主汛期前要基本完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关于个人养老金业务,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推特蓝V订阅刚叫停就要回归?马斯克:可能在下周末
- 财新: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调任农行 拟任新行长
- “双11”电商平台新观察:淡化成交额 回归经营本质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 北京朝阳区:继续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出本小区,就近核酸检测
- 湖北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充实人才队伍 补齐结构短板
- 山西11月13日新增本土感染者“34+181”
- 各项指标总体向好 人民币国际化正有序推进
- 人民银行发布第三季度执行报告,明确下阶段政策思路 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兼顾平衡
- 中信证券:维持腾讯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330港元
- 经济日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公募REITs新品今日首发 市场扩容速度加快
- Zoom第三财季营收增长5%至11亿美元 下调全年营收指引
- 个人养老金首批基金产品出炉
- 成都金牛创新智造产业园项目开工
- 用户“双十一”买到22年前生产的卷纸,京东回应将严肃处理
- 谷歌迄今为止避免了大规模裁员 员工却担心裁员随时可能到来
- 午评:港股恒指涨2.92% 恒生科指涨3.54%内房股、物业股暴涨
- 同类主题基金“不同命” 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爆款产品
- 解码“双十一”战报:交易额稳健增长,消费展现活力韧性
- 搜索
-